等待电影的日子九十年代的爱与梦想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11-05 06:56:36
这个世界有了光,然后有了影。电影是一种能够将光影关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现代发明。1996 年 10 月 1 日,一个名为“电影 101 工作室”的影迷社团在上海成立,最初社团成员仅有七人,全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各种与电影相关的活动, 包括小规模包场放映、 自行制作印刷影评杂志等等,活动经费源自主要成员为媒体写稿的稿费。在 2000 年前后,发展壮大成拥有全国近千名会员的国内最有知名度的大型影迷社团。2016 年,将迎来电影 101 工作室成立 20 周年,电影 101 工作室成员有意通过图书的方式,对电影 101 工作室过去的历程进行回顾。上海最著名的影迷社团“电影101工作室”为何叫101这个名字?电影101工作室如何创造出了中国第一本影迷自编、自排、自印的电影杂志?电影101工作室如何开启了中国最早的民间电影放映浪潮?贾樟柯的《小武》1998年第一次在上海放映内幕是怎样的?贾樟柯的《小武》在上海唯一 一次胶片放映内幕是怎样的?1998年的黄建新是如何看待艺术电影和电影审查的?1998年的贾樟柯是如何看待地下电影和电影本体的?1998年在上海创作一部独立短片需要付出哪些努力?199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电影节十日谈是如何诞生的?1999年《樱桃的滋味》在胜利艺术电影院的放映内幕是怎样的?电影101工作室如何在罗大佑演唱会上交接杜海滨的《铁路沿线》录像带?电影101工作室放映活动吸引过哪些重量级嘉宾的参与?2003年电影101工作室为何结束在上海的公开放映?2008年影像现场如何重组人马重新开始做放映活动?2009年-2015年上海的民间影像放映活动的策展内幕是怎样的?以上这些问题,在本月出版的新书《等待电影的日子:电影101工作室20周年纪念志》里都有答案,这也是妖灵妖老师对过去二十年迷影经历的一次总结。我们今天选载了妖灵妖老师为此书写的自序“九十年代的爱与梦想”。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人和策展人,“电影 101 工作室”创始人之一,电影文化工作者,资深影评人。看到中国大银幕上出现越来越多以九十年代为背景的国产片时,总是觉得那上面的九十年代与自己经历的九十年代相差甚远,或者说,关于真正九十年代上海的作品暂时还没有出现。1996年,VCD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即将来临,关注国产电影的人不多,上海的影迷不知道该通过何种渠道与同好、与电影交流。一个名为电影101工作室的影迷社团在1996年诞生,当时并没有想太多,那最初的七个人只是为了可以交流一盒正片被放得褪色的录像带、或者跟陌生人用固定电话通话半小时讨论一部电影,提醒自己在电影世界里不再孤单。电影101工作室活动人数最多的时候,二十几岁的上海文艺小青年占了绝大部分,他们有些正在求学、有些刚踏入社会,在电影资源和拍摄设备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触手可及时,大家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摸索着如何接近电影,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爱与梦想,并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电影101工作室成立之初,成员里没有电影从业人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活动、撰写影评,活动经费来自于核心成员为媒体撰稿的稿费,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即便是几百人的大型活动,也没有放弃一开始所坚持的免费策略,无意间在城市现代化、商业化进程中开辟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影迷社区。二十年后,回看电影101工作室的故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2016年10月,关于电影101工作室故事的书《等待电影的日子:电影101工作室20周年纪念志》诞生了。这本书不仅记录了这个电影社团的创造过程,同时也想要为电影101工作室成立至今的二十年做一个终结式的总结,让读者能够通过文字与图片,感受此前没有人梳理过的九十年代上海迷影文化,或某种与电影相关的生活方式。希望借此抛砖引玉,让更多梳理国内迷影文化和民间放映的文字浮出水面。在行文上,本书采用了编年史的方式从电影101工作室的创立之初回顾,以每一年为分界线进行叙述。虽然电影101工作室的创立者至今都保持着密切或松散的联系,但要求每个人回忆二十年前的事并落成文字可能是一件较为不可能的事情,加上电影101工作室2007年之后的活动都与我个人策展活动重叠了,因此这本书每一年都以我的引言展开。在1996-2002这段时期,电影101工作室出版过自己的刊物《新影响》和《半月谭》,因此在这段时期里会介绍这两本刊物的出版缘起、目录以及文章选摘。所选的文章里有些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至今看来仍可能对现在的读者有所启发;有些即便稚嫩但带有独特的时代印记,即便现在的观念跟此前的有了彻底改变,也可能会作为某种历史证言。这一部分的内容在出版前均确认过时间地点事件的准确性。而2007年之后以策展回顾为主,其中涉及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部分故意从略,因为那也许会是另一本书的内容。这本书的出版要感谢中央编译出版社和编辑廖晓莹,,同时也要感谢电影101工作室所有成员,很庆幸能与他们相遇,并共同创造出一些激动人心的生活瞬间。不会湮没的辉煌——对电脑介入电影后的一些思考 虞立炜 /033我喜欢私奔和我自己——再评《东邪西毒》 陈石韫 /060“电影101办公室”内刊第七期: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专号 /079欧洲电影新画面——从电影节五部电影谈起 平辉 /083没有仇恨的囚禁——评影片《大山的囚徒》 刘磊 /088“电影101办公室”与当代中国电影人对话录之一——贾樟柯 /150另类中国电影排行榜(1949—1979)王峥 /186另类中国电影排行榜(1979至今)姜为力 /190“电影101办公室”与中国当代电影人对话录之二——郑洞天 /198“樱桃的滋味”活动纪实(原刊于《半月谭》) 阎文亮 /211电影101印象(一):雕刻时光VS“101”电影研讨会 XIAN /232“电影101工作室”与当代中国电影人对话录之三——黄建新 /2361999—2000年度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电影101工作室”2000年度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电影101工作室”2000-2001年度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电影101工作室” 最爱国产片评选得奖名单 /3462002年度“电影101工作室”最爱国产片评选结果 /359